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27
如今,纳米抗体已在生物医药、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及工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价值。而优质的纳米抗体的发现服务则离不开离不开一只拥有“零免疫背景”的羊驼,更离不开一只经过了科学管理及饲养的健康羊驼。纳博生命作为一家提供从羊驼免疫到抗体发现及抗体工程,再到体内外验证全流程服务的科技公司,自成立之初便高度重视羊驼的标准化管理。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61
全球约3亿哮喘患者中有10%的重度患者存在类固醇抵抗性,这种抗性导致传统吸入药物(如布地奈德)对其完全失效,其核心机制在于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炎症因子在气道上皮受损时会大量释放,通过激活p38 MAPK和STAT3信号通路,导致GR(糖皮质激素)磷酸化,使布地奈德无法与之结合,最终丧失抗炎作用。此外,传统疗法使用类似于Tezepelumab的单抗药物虽可中和TSLP,但因全身给药机制而导致肺部浓度不足以及脱靶效应导致疗效受限。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章雪晴教授团队与新泽西理工学院许晓阳教授团队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提出了ASCEND策略以应对这个难题。本文将为广大读者解读这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期刊。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92
TRIB2(假激酶2)属于假性激酶类蛋白家族成员,该类蛋白由于激酶结构域缺少ATP结合位点,缺乏催化磷酸化的能力,转而通过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进而控制下游效应因子的蛋白稳定性。TRIB2可以参与调节多种细胞进程,包括生殖细胞发育、细胞凋亡和增殖、先天免疫和耐药性等。因此,TRIB2在神经系统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及多种癌症中均有参与发生发展。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129
1989年,比利时科学家首次在骆驼血清中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抗体,仅由重链组成,称为重链抗体(heavy-chain-only antibodies, HCAbs)。这类抗体分子量约为90 kDa,其恒定区结构域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可结晶片段(Fc),包含铰链区及二聚化的CH2与CH3结构域。此外,重链抗体还包含两个可变区(VHH,即HCAbs的VH结构域)。纳米抗体(Nanobodies,简称Nb)则是从HCAbs中分离出的VHH。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160
现有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性药物主要靶向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发挥作用,此类药物虽然能缓解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却对社交隔离、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收效甚微。mGlu2(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作为GPCR家族成员,因其能调节谷氨酸能神经传递而备受关注。临床前研究表明,激活mGlu2可同时改善阳性症状和认知缺陷。但当多个靶向mGlu2的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接连折戟,且制药巨头礼来开发的mGlu2/3激动剂pomaglumetad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失败后,领域内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对mGlu2作用机制的认知可能存在关键缺口。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169
蛋白质功能状态高度依赖翻译后修饰(PTMs),即向特定氨基酸添加化学基团,进而调控蛋白构象、活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超过80%的功能性蛋白质存在PTMs,且许多修饰具动态可逆性,可在秒级响应外界刺激。棕榈酰化作为一种关键PTM,通过硫酯键将棕榈酸连接至半胱氨酸残基,调控蛋白质膜定位与稳定性,其异常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研究手段(如突变法、广谱抑制剂)难以实现时空特异性调控。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194
疟疾是由蚊虫传播的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根据世卫组织2023年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仍有2.5亿例疟疾病例,并有超过60万的死亡病例,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袤土地上,每6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按蚊叮咬感染者时,疟原虫配子体会通过血液感染按蚊,在到达蚊胃后激活并继续发育形成动合子,而后穿透按蚊中肠上皮形成卵囊,当卵囊发育成熟后,囊内子孢子释放并侵入按蚊的唾腺中,当按蚊再次吸食人血时,子孢子就可以随唾液进入人体形成感染。然而,从动合子穿透按蚊的中肠上皮转化为卵囊的18-24小时期间,是疟原虫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时期,极易被免疫系统杀死。经研究,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PfPIMMS43的表面蛋白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疟原虫逃避免疫系统攻击。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203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的问世曾给癌症治疗带来曙光,但超过八成的患者因“冷肿瘤”的限制使其难以从该抑制剂中获益,这类肿瘤缺乏免疫细胞浸润,犹如铜墙铁壁,传统免疫治疗难以突破。STING通路作为免疫应答的核心开关,其激动剂被视为最有潜力的抗癌武器之一,然而这类药物面临两大挑战:如何精准抵达肿瘤内部,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组织,这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近日,范德堡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了一项里程碑研究,本文将解读研究团队是如何利用纳米抗体技术开发出可系统性给药,且能精准靶向肿瘤内部的STING通路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