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374
蛋白质功能状态高度依赖翻译后修饰(PTMs),即向特定氨基酸添加化学基团,进而调控蛋白构象、活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超过80%的功能性蛋白质存在PTMs,且许多修饰具动态可逆性,可在秒级响应外界刺激。棕榈酰化作为一种关键PTM,通过硫酯键将棕榈酸连接至半胱氨酸残基,调控蛋白质膜定位与稳定性,其异常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然而,传统研究手段(如突变法、广谱抑制剂)难以实现时空特异性调控。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594
疟疾是由蚊虫传播的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根据世卫组织2023年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仍有2.5亿例疟疾病例,并有超过60万的死亡病例,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广袤土地上,每60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按蚊叮咬感染者时,疟原虫配子体会通过血液感染按蚊,在到达蚊胃后激活并继续发育形成动合子,而后穿透按蚊中肠上皮形成卵囊,当卵囊发育成熟后,囊内子孢子释放并侵入按蚊的唾腺中,当按蚊再次吸食人血时,子孢子就可以随唾液进入人体形成感染。然而,从动合子穿透按蚊的中肠上皮转化为卵囊的18-24小时期间,是疟原虫生命周期中最脆弱的时期,极易被免疫系统杀死。经研究,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PfPIMMS43的表面蛋白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疟原虫逃避免疫系统攻击。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1000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抗体)的问世曾给癌症治疗带来曙光,但超过八成的患者因“冷肿瘤”的限制使其难以从该抑制剂中获益,这类肿瘤缺乏免疫细胞浸润,犹如铜墙铁壁,传统免疫治疗难以突破。STING通路作为免疫应答的核心开关,其激动剂被视为最有潜力的抗癌武器之一,然而这类药物面临两大挑战:如何精准抵达肿瘤内部,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组织,这一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近日,范德堡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了一项里程碑研究,本文将解读研究团队是如何利用纳米抗体技术开发出可系统性给药,且能精准靶向肿瘤内部的STING通路激动剂。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611
GBM(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常见于大脑半球,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占所有胶质瘤的50%以上,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而GBM内存在高表达CXCR4的GSCs(GBM干细胞)则是该肿瘤具有这些特点的罪魁祸首,它不仅促进肿瘤进展、转移及放疗抵抗,还能顺着CXCR4/CXCL12信号通路迁移到健康脑区使得病灶转移,为肿瘤复发埋下种子。除却以上特性,GSCs还会分泌免疫抑制因子使得肿瘤微环境形成“免疫荒漠”,而传统免疫制剂难以穿透血脑屏障,且不足以精准靶向GSCs达成免疫激活的作用。